
分享
2025-11-21新闻资讯
当青砖黛瓦的建筑群映入眼帘,当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标语直击心底,我们这群高校党员教师,在绵阳两弹城的红色热土上,读懂了幸福最深刻的内涵。这里不是寻常的风景胜地,而是共和国核盾牌的诞生地,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孕育场,更是我们追寻初心、体悟幸福的精神家园。

走进两弹城博物馆,23位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雕塑巍然矗立,详实的史料、珍贵的实物与生动的场景复原,串联起我国核武器事业从无到有的光辉历程。看着邓稼先先生“如果原子弹有篮球那么大就好了”的模拟场景,读着他隐姓埋名28年、扎根深山14年的事迹,触摸着那些泛黄的演算草稿和斑驳的科研仪器,我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艰苦卓绝却热血沸腾的年代。老一辈科学家们在物资匮乏、强敌环伺的困境中,以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精神,铸就了护国重器,撑起了民族脊梁。这份“为国铸盾”的赤诚,让我们深刻体会到:幸福,是以身许国的信仰之甘。
漫步在旧址群中,邓稼先旧居的藤条椅、将军楼的老照片、情报中心的旧设备,每一处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。在简朴的居室里,墙上的历史照片与手稿复印件,诉说着科研先辈们“啃干粮、钻山洞”的坚守;家风馆中,8位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展览,彰显着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崇高情操。年轻的党员老师们驻足沉思,或许从未想过,那些课本里的功勋人物,曾在这样偏远的大山里,用青春与智慧书写传奇。当我们了解到这里曾指挥完成22次核试验,见证了原子弹、氢弹武器化的关键突破,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崇敬,更有一份沉甸甸的幸福——这份幸福,是先辈奠基的安稳之暖,是生逢盛世的底气之足。
在三防教育馆的互动体验中,在航天科技馆的沉浸式探索里,红色教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,而是可感可知的精神洗礼。我们重温入党誓词,在邓稼先旧居前感悟初心使命;我们交流研讨,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与高校教育使命相连。作为引领者,我欣慰地看到年轻老师们眼中的光芒:他们读懂了“隐姓埋名”背后的家国大义,明白了“艰苦奋斗”蕴含的精神力量,更清晰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、作为党员的责任担当。这份“传承接力”的清醒,这份“继往开来”的笃定,正是新时代党员教师的幸福底色——幸福,是初心如磐的使命之乐。
离开两弹城时,长卿山的清风拂面,心中的幸福感愈发醇厚。这份幸福,不是物质的丰盈,而是精神的富足;不是个人的安逸,而是家国的安宁;不是过往的荣光,而是传承的责任。作为高校教师,我们当带着这份感悟回到讲台,把两弹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,把“两弹一星”的精神传递下去;作为党员,我们当以先辈为镜,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“勇攀高峰”,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中“无私奉献”。

愿我们都能铭记:真正的幸福,是生于华夏的自豪,是初心不改的坚守,是接过时代接力棒、为祖国育新人的担当。这份在两弹城汲取的精神力量,终将化为前行的动力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让幸福之花在奋斗中绽放。(供稿人:陈秀章)